惠阴山上旌旗挥舞,战鼓雷动,从山口中杀出大队人马,凶狠的杀入敌阵,接应友军。
倭寇被揍的连连后退,拉开距离、筋疲力尽的辽东铁骑,鼓起最后的力气,策马回到相对安全大阵后方。。㈤八一6o。coΜ
“噢噢噢!”
不少的骑兵眼泪都忍不住脱框而出,欢呼不断,真的太累了!太难了!
李如松如释重负望向“杨”字大旗,一时间手酥腿软,这一仗打的太苦、太险了。
留守坡州城的总兵杨元,接令后就带队出,半路上还收拢了不少骑兵。
抵达战场时麾下已经凑齐五千多人,其中骑兵千余。
更为关键的是杨元还带来了一个炮营,虽然不是重炮,只是行营炮和轻型佛郎机。
但是大炮一响,鬼子立马的腿肚子抽筋,步兵队列最怕这玩意,骑兵还能用长枪阵挡一挡,炮弹拿什么挡?
“大帅,末将来迟,死罪死罪!”
杨元在大帅马前噗通跪倒,连连磕头认罪,他真没想到前线打的这么惨,差一点连大帅都陷进去了。
这特么小鬼子有城不守,跑野地里撒什么野?真正可恶!
“起来吧!不算晚,来的正是时候”。
李如松听到炮声就知道,为什么杨元来的慢了,不过幸亏带了炮来,这玩意就是倭寇步队的克星。
“大帅,您奋战半天,下面交给我吧,您先回城歇息,我来挡住倭寇”。
杨元这提议也是题中之意,最主要的骑兵部队已经累的摇摇晃晃,战马都吐白沫了。
先行撤回最合适,他这边凭借大炮和五千人马,挡住惠阴山口的追兵,只要火药没用尽,倭寇想攻过去就得拿命来填。
“不退!你带人先顶着,众将给马喂水喂食,自己也吃点干粮稍息片刻”。
李如松大帅现在的思路非常清晰,已经打成这样了,双方的实力展露无遗。
他们累,鬼子也没讨巧,也快要支撑不住了。
“大帅您是准备?”
“反攻!”
倔强如松,这就是李如松在碧蹄馆前的最终抉择。
进攻,进攻,还特么是进攻!
他非常清楚倭寇领兵之人的心理,倭寇不是怕他这三四千的骑兵,怕的是他身后的那支臆想中的主力。
所以敌人前军近万五的兵力,豁出命的狂攻,而剩余的万五后阵始终未动,严阵以待。
一旦确认明军就当前这八千多人,倭寇的生力军必然出动,那样可能就是一场大溃败,估计坡州城都站不住脚。
杨元的这五千多援军,其实是他现在能用上的所有兵力,坡州城留下的几千人都比民夫强不了多少。
而主力大部队还在赶路,连开城都还没到。
但倭寇绝对不会知道这些内情,如果这时候东征军疲惫之师再次反攻,敌人会误判这叫有恃无恐。
大明的主力部队肯定已经接近战场,想把他们拖在此地一举歼灭。
那么主动退回汉城防守,就是最稳妥的策略。
谁说空城计只能唱一遍?大帅李如松豁出去了,死撑着也要把这出戏唱下去,赢得宝贵的时间。
在敌人迟疑、纠结、四处侦查确认的时间段,把主力调过来,一举拿下汉城。
正如李大帅所料,倭寇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的时候,突然被一记闷棍砸得晕头转向,拉开距离后,也纷纷整队。
这勉强维持的一口气泄了,也是手麻脚软,倭将们看着手下惨重的死伤欲哭无泪。
倭军高层也是陷入两难的尴尬局面,进攻还是撤退,这个决定是如此的难以明确。
场面一度尴尬,谁也不开口,队伍也都傻愣愣的呆在原地。
“纳尼?”
倭军大将们怎么也没想到,原本一步三滑,刀都快舞不动的明军骑兵,稍事休整后,居然再次出阵。
一队队的战马重新排列好队形,他们是铁打的吗?居然又攻过来了!
“撤!快撤!”
小早川隆景骇得军扇脱手都没顾上捡,立马下令撤退,这一仗他的第六军团伤筋动骨,再也不装比了。
后方宇喜多秀家的备前大军不动如山,老甲鱼知道自己这次上血当了,特么的还没地方说理去。
中军大旗一退,筑前藩大军纷纷后撤,惹不起,躲得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