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鹏对自己的战士自然是不惜血本,他计划中的胸甲最少3mm,也就是大明度量衡的一分厚度。
面甲最少2mm厚,已经足以让普通步兵抵挡住,这个时代普通火绳枪弹丸和弓箭的杀伤。
而作为近战的精锐战士,铁甲内还有一件制式的棉甲或皮甲,再加上丝绸制作的内衬。
就可以成为战场上射不死,砍不伤的无敌存在,而且相对于现在只有大明精锐家丁才能配置的三重甲,重量更是轻了一大半。
这是什么概念?
同样的实力和防御力之下,我能挥动更多次的武器全力攻击,还有更加持久的作战时间。
汪鹏之所以高兴的合不拢嘴,云飞岛的水力机械加工厂只要正式投产,今后他的麾下就是清一色高防御的铁甲军。
加上燧枪持续输出的高攻击,可不就把他给美死了吗。
这都是在本时空现有科技水平、和加工能力的最优化方案,一旦形成量产,他的部队就能以一当十,这一点毫不夸张。
现在对他来说,缺的就是三样,一、火炮,二、战舰,三、骑兵。
骑兵现在是一点办法都没有,战马不像别的东西,无论是战时还是和平时期,从来就没有不缺的时候。
这不是捧着钱就能买到的,大明比他有钱的人多的是。
这就像后世的豪车一样,买得起,不一定用得起,或者说是损耗得起。
所以对东江镇来说,还是以步卒为主,对其他军队最痛苦的冬季,反而是东江镇最适合的战场。
凭借滑雪板,并不比骑兵机动力差。
现在眼看春暖花开,整个辽东都在为李大帅凑马匹,连驮马都缺,汪鹏这边更是不用想太多。
他有一个好地方,咳咳!就是李朝的济州岛,那边岛上有马,还不少,足够满足他的需要。
这不是路程太远,就算搞到手也没办法运回来。
而海船这一块,汪鹏已经有了计划,现在就是缺船匠,会造海船的船匠。
木头倒是不缺,无论是去抢李朝的,还是从辽东花钱买都行,辽东从来不缺木料,漫山遍野的原始森林,上好的木料比比皆是。
现在就是缺船匠,汪鹏自己脱不开身,准备让徐海峰跑长途,去一趟澳门,从那边连买船带雇人,挖一支团队来。
不得不承认,在这个时代,大明的造船工艺、制炮工艺,已经落后西夷一大截。
但还不算太远,只要努努力就能追上,并且反,汪鹏心目中未来的舰队,就是千吨左右的盖伦,双甲板5o门炮的三桅巡航舰。
这种在18世纪作为主力的风帆战舰简化版,已经可以在这个16世纪末17世纪初独霸七海了。
不过这也只是鹏哥儿现在的梦想,要知道,现在大明最大的战舰才是8oo料的一号福船,任重而道远啊。
但庄子曾经曰过:涸辙遗鲋,旦暮成枯;人而无志,与彼何殊!
(白话文: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,和咸鱼有什么区别?)
说到火炮,汪鹏一直对现在的前装火炮不太感冒,大明现在最犀利的红夷大炮,威力还凑合,就是太重。
东江镇唯一算得上战船的那艘苍山铁,估计18磅的“红夷大炮”开不了几炮就能震散架。
这玩意没法子,并不是说船不好,中式海船本来就不是为炮战设计的。
只有西式的盖伦,圆弧形的船底,厚实坚固的船体,才能扛得住重炮恐怖的后坐力。
而佛郎机炮,本来就是葡萄牙人的甲板炮,通过后膛装填,加快射击度,不追求射程,只是作为接舷战时的火力覆盖。
现在大明当个宝,浑然不知这玩意很快就被淘汰了。
它本身的设计缺陷就没法克服,想射的远,就要克服漏气,而这种为了快装填的简陋后膛设计,本身就无法避免。
加大装药,就要仿制炸膛,那就得加厚管壁,而加厚管壁,就意味着母铳和子铳更重,反而影响了射。
这个矛盾是没法克服的,所以随着前膛炮的愈成熟,这种“先进”的后膛炮自然就被淘汰。
实战是检验一切武器装备的准绳,而不是凭着的主观想象。
更何况现在东江镇也没有正儿八经的炮匠,浇铸一根合格的炮管说起来简单,但对岛上工匠们来说,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怎么办?凉拌!
24磅也好、48磅也好,没有专业的炮匠都是浮云。
汪鹏自己吭哧吭哧搞了个替代品“投弹器”或者说是原始的“迫击炮”跟牛叉点。
他让铁匠们打造了一根一米多长的精铁管,加上底座和两脚支架,唯一先进的就是调节炮口的螺栓式高低机。
嗯嗯!纯手工制造,反正能凑合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