庸子鄢堂堂一届状元郎,当年与榜眼探花同入翰林,眼睁睁看着梅探花扶摇直上,自己至今还是个崇文馆编撰。
开始的时候当然有所不甘,不平着不平着,人也就习惯了,平日抄抄旧典收收碑帖,日子过得还算太平。
说起藏书,这位状元郎家中有一本祖辈传下的《七国拾遗》,里面编录着先秦列国谋士的遗策杂谈之类。
值钱是不怎么值钱的,学术价值亦不高,拿来垫桌脚绰绰有余。
所以梅鹤庭的人露出风声想寻这本书时,庸子鄢开始没当一回事。
不成想这日就请他过府了。
好在不是过堂。庸子鄢是个随和的人,手摇折子扇带着书僮踏入梅府,逢山夸山遇水赞水,见着梅鹤庭笑脸长揖。
“少卿大人公事繁重,今日却有闲,正好你我久未深谈,不如趁今日手谈一局如何?”
梅鹤庭请人上座,单刀直入:“那本《七国拾遗》,年兄开个价吧。”
庸子鄢不随和的时候,也是个风度翩然的佳公子,攒眉收拢折扇,一时不知该惊叹于对方的强买强卖,还是直白市侩。
大家都是读书人,世风竟日下到如此地步了?
他犯难道:“大人这便教某难为了,毕竟是祖宗传下的孤本秘籍,某日日焚香供奉着,不敢有一刻懈怠。若是易主,庸故楚难见列祖列宗啊。”
屏避了下人的竹亭,清风徐来,拂过梅鹤庭澹然的眉目。
他拣起冻石小壶,为客人斟一杯八分的茶:
“一部尚书之位,可能让年兄有颜见列宗?”
庸子鄢走出梅府的时候,袖中已然无书一身轻。
书僮欲言又止,觉得自家老爷不该露出这么大的破绽——哪怕假装回家去取一趟也好啊,这么着,显得人都不随和了。
“你不懂,在这位面前,任何伪装都是多余。”
庸子鄢转扇敲敲肩头,自嘲一笑,“往后在他面前再也抬不起头喽……”
书僮不以为然,一路上纳罕,等回到家压低声问老爷:“老爷莫不是真被诓住了吧,一个四品,张口便许您个正二品,当朝廷是他家开的?他有那本事,自己为何不坐,这其中,有诈吧?”
庸子鄢摇头,“你还是不懂啊。”
不说他近日提点刑狱露出的铁血手腕,单说梅鹤庭其人——他若想诈人,用不着虚以委蛇;同样,梅鹤庭出口的话,便是落子无悔。
谁让慈恩塔下题名处,十七人中他最少年呢。“罢了,随和,随和。”
《七国拾遗》的确是一本不值得的书,拉拉杂杂一大本,只有三页纸有用,那三页中,记录着医祖扁鹊关于《内经》的补疑见解。*
三页看下来,又只有三行字有用。
当那句话映入眼帘,梅鹤庭一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