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事定下之后,姚家人的心也随之落了下来。
眼下刚进入三月,稻田里的秧苗才刚下田,离农忙还早,姚家人暂时把重心放到了建新房上。
白日里,姚祺田负责东家走西家收稻谷,姚祺年和姚四海就去新房帮忙抬砖拎泥桶,王乃云和贡付姐留在家忙家务,抽空就编织麻袋,一家人都有条不紊的做着各自的事。
这天姚祺年正打算去新房,就见姚祺田从外边回来,脸上还带着显而易见的怒气。
“大哥,怎么了”
印象里,姚祺年就没见他大哥这么生气过。
家里王乃云和贡付姐也围了过来,问怎么回事。
姚祺田瓮声瓮气道“我刚才和咱们村头的王二麻子打了一架。”
贡付姐一惊,忙追着问“好好的,你跟他打什么架他有没有打到你”
姚祺田摇摇头,眉头拧成了疙瘩“我挨家挨户收粮,他也挨家挨户收粮,我出一毛一分钱一斤,他出一毛二,这不是明摆着跟咱们对着干吗”
事实上过完年之后,乡里就开始有人学姚家收粮了,还不止王二麻子一家。
虽然姚家人死守秘密,出门在外从不提自家的稻谷往哪送,挣了多少钱,但大家伙都不傻,眼见姚家买了自行车,开上拖拉机,现在还盖起了新房,要说没挣到钱,傻子都不会信
就和头些年跟风开窑厂一样,现在大家伙见收粮能挣到钱,全都一窝蜂的开始收粮囤粮,这样一来,无疑是在和姚家竞争。
这种跟风让姚家人很是恼火,尤其是姚祺田,这会儿气得站也不是,坐也不是。
“年娃子,这样下去,咱家今年很难再收到粮了”
姚祺年递给他大哥根烟,拍拍他肩宽慰道“大哥,这种情况咱们早就该想到,迟早的事,你气也没用。”
只要有市场,随之而来的就是竞争,又怎么可能只他一家独大。
这个时候,要么准备好打价格战,要么就是拓展合作伙伴。
以姚祺年来看,此时打价格战不合适,因为市场还不稳定,风险因素太多,还有粮站这个大头在和他们竞争,稍不小心就会赔本。
相较而言,姚祺年更看好拓展合作伙伴,更能稳扎稳打。
思及此,姚祺年道“大哥,咱们原来按多少钱回收,现在还按多少钱收,不要抬价,他们想抬就让他们抬好了。”
姚祺田还是沉不住气“价钱给太低,人家不愿卖咱们,以后还怎么囤粮”
姚祺年道“收不到就不囤,收多少咱们卖多少。大哥,你要是信我,就听我的。”
姚祺田本来就老实,书念的也不多,这会时也没了主意,饶是心思玲珑如贡付姐,一瞬也想不明白姚祺年走的是什么路子。
就在这节骨眼上,姚祺年接到了一通电报,是省师范学校的刘师傅过来的,让他送五千斤大米,说乳胶制造厂的大灶师傅要米。
不用说,这一准是刘师傅给他拉的生意。
从过完年收粮至今,姚家仓库只堆了五千来斤,勉强够往省城送车货。
接到电报后,姚祺年安排道“大哥,这趟你跟去,我可能要去趟上海。”
也赶巧了,林师傅头两天也打来电话,说他要去上海拉货,告诉姚祺年很快就能把电视机带回来。
电话里,姚祺年没拐弯抹角,直接问林师傅放不方便,顺道也带他去趟上海。
林师傅爽快应下。
眼下姚祺田先没问姚祺年去上海干啥,而是紧张到搓手,磕磕巴巴道“年娃子,让我去省城万一搞砸了怎么整呐”
别看姚祺田块头大,其实内心特胆小。
这话听得姚祺年有点来气,话里不觉就带了强硬“你天天在家收粮能收出朵花来”
见小弟脸上露了怒色,姚祺田这才硬头皮上,自己去联系了货船,安排装货上船,沿径河顺流而下去省城。
林师傅的车要在月末去上海,这期间姚祺年跟姚四海两口子说了下他打算。
“不收粮”王乃云一惊,紧着就问“不收粮你去干什么”
姚祺年看了眼在院里喂鸡大嫂,直言道“粮食让大哥收吧,我以前联系的头绪都留给大哥,我再出去找找其他的路子。”
从分家之后姚祺年就在考虑这事了,原先日子苦,一家子齐心协力不说能干出什么大事,起码很快改善了生活。
现在他和姚祺田手里各有了余钱,没必要再死守这一门卖买,何况今年的行情远不如去年,到时候他们钱挣的不多,再两个人分摊,肯定会有矛盾,倒不如趁早慢慢分开,姚祺田干姚祺田的,他干他的。
“想去就去吧。”姚四海支持。
在他眼里,小儿子一直是个有主意的,他也不絮叨,只是叮嘱道“出门在外,钱别带太多,带上存折,钱够不够用不够我的也给你垫上。”
闻言,姚祺年脸上露了笑“不用,钱够使,我先去跑跑,还不一定能跑到门路。”
转眼到月末,姚祺年简单收拾几件行李,起早赶到公社汽车站搭车去县城。
七点的车,姚祺年来的早,买好车票之后不急坐车,先去了趟卫生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