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榜次日,宫殿大殿宽敞明亮,殿内石柱和墙壁上雕刻着神兽图案,天花板上则绘制着花鸟壁画。
此时,殿内聚集着一个个身着长衫、等待官家出题的士子,他们神色庄重,略显紧张。
本次殿试的主考官是官家,他端坐在大殿正中央,身着龙袍,面容庄重慈祥。
他目光逐一扫过殿内士子们,却在一位身材健壮的士子身上停留三秒。
在官家身旁,一名老太监顺着管家的目光,看向那名士子,只见他身姿挺拔,剑眉星目,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。
老太监暗暗记住了这名士子。也好记,在这个考场中,他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存在,较之别人高出一个头,犹如鹤立鸡群。
在殿内的一角,有一位年轻的士子,容貌俊秀,眉宇间透露出一股自信。他名叫张白,是会试中的亚元。
他静静地坐在那里,目光专注地凝视着前方,仿佛在思考着官家可能提出的问题。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,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殿试,一展自己的才华。
张白身旁,坐着一位名叫李甫的士子。他的相貌略显苍老,但眼神中却流露出一种深邃的智慧。
李甫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,他的诗作深受人们的喜爱。他与张白是好友,两人一同参加了这次科举考试,李甫是会试中的经元。
除了张白和李甫,殿内还有许多其他的士子,他们来自五湖四海,有的年轻富有朝气,有的年长经验丰富。
大殿内静悄悄,任何细小响动,都会惊动大家,每个人都专注地等待着官家出题。
“今日过后,诸位便是天子门生,如今,朕有一难题放在面前,多年未得以解决,想必诸位早有耳闻,朕便借着今天的策问,问它一问:立嫡还是立贤?”
官家目光如炬,严肃出题,声音低沉有力,仿佛在强调这个问题的重要性。想必来之前,又被这个问题惹怒了。
官家的话音刚落,殿内的士子们纷纷陷入了沉思。
有的士子面带微笑,似乎早已胸有成竹;有的士子则微皱眉头,努力思考着这个问题的答案;还有的士子则闭着眼睛,仿佛在回忆自己曾经学过的知识。
张白静静地坐在那里,他的目光依然专注地凝视着前方,仿佛没有受到官家出题的影响。他的眉头微微皱起,嘴唇紧闭,似乎在心中默默思考着什么。
李甫则微闭着双眼,他的心中正在快地思考着。他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桌面,出有节奏的声响,似乎在帮助他整理思路。
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,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汗,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,仿佛在告诉自己一定能够找到定论。
其他的士子们也都在努力地思考着,他们有的皱眉苦思,有的闭着眼睛默默回忆,有的在纸上不停地写着画着,试图找到一个最为合适的答案。
整个大殿内悄然无声,只有偶尔传来的咳嗽声和轻微的呼吸声,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等待着官家的下一步指示。
盛长澄却一脸淡然地坐在那里,略微思索片刻,便挥动手中的笔在纸上轻轻滑动,出细微的沙沙声,仿佛在为他的思考伴奏。
士子们答卷完成后,不能直接呈送给陛下,还需要在临场策问中表现优异,否则,别说陛下,就连辅助陛下的官员,可能都不会看上一眼。
士子们可以选择先口头回答,再写答卷。盛长澄有自己的节奏,他打算写完就起身回答。为了以防万一,他写了两个答案。
若是其他人知道他写了两个答案,肯定会相当无语,别人为了一个答案绞尽脑汁,他却写两个,简直不可思议。
官家端坐在龙椅上,稳如泰山,眼光时不时地瞄向那道身影,嘴中喃喃自语:“太像了,太像了,难道这世间真有转世之说……”他似乎忘记了自己现在正是殿试中的主考官。
“陛下,学生认为,应立嫡长。”张白起身,一番长篇策论,引经据典,就差没说一句,“立邕王为太子准没错”的话来。
其言辞凿凿,怎么看都像有邕王的影子。
兖王的狗腿子们也纷纷表策论,支持立兖王为太子,科场考试沦为大臣们和两位王爷的战场。
有心思读书的大多是富贵人家,豪门勋贵对子女培养更为重视,资源又多。所以大部分都各自有立场,寒门子弟、中间派的毕竟是小数。
盛长澄答卷早已书写完毕,见两派都没再出现新的论点,也就站了起来,朗声说道:“学生以为,就这样为好。”抱谁的大腿不是抱,盛明澄决定抱最粗的那条。
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矣。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矣。贤与不贤,嫡系庶出,都是标准,贤德易伪装,嫡系也有操作空间。
陛下喜欢品行端正,贤德之人,他便装成这个样子。陛下若是喜欢嫡长,他便让这个嫡长消失,他便成了嫡长。”
盛长澄此话一出,全场哗然,个个士子在那里窃窃私语。
李甫小声对着张白说道:“这年轻人,多滑头,看似语出惊人,实则两方讨好。”
“哪里是双方讨好,三方讨好才是,明摆着说陛下现在的做法好呢。”张白又何尝不明白,只是立场不同,说话做事便有了倾向,是资源也是限制。
官家听着盛明澄的策论,面无表情,右手食指却在左手背上轻点。旁边的老太监见状,赶忙凑近官家,低声禀报了几句。
官家随即把目光投向盛明澄,眼中闪过一丝好奇。
殿试结束,众人鞠躬行礼,退出大殿。
此时,众多考生纷纷相互搭讪,交朋结友。这些人都是朝中的预备官员,将来可能成为自己的政治资源。
然而,盛长澄在考试中表现最为出色,却很少有人敢于上前与他交谈。
从乡试到会试,从解元到会元,再到殿内的策论,盛长澄的才华和能力让众人无不敬佩。没有足够的自信,还真不敢上去与他交谈。
盛长澄见此情景,心中微动,便主动示好,积极与人建立联系。
众人心中暗自点头,对盛长澄主动示好感到有些意外,同时觉得他虽然有才,却不自傲,这份平易近人的态度让人不由得心生好感。
于是,众人纷纷留下了自己联系方式,希望能够与盛长澄保持联系。
唯一遗憾的是,盛长澄似乎并不打算站队,他的态度始终保持中立,让人难以捉摸他的真实想法。
这让一些原本想要与他深交的人感到有些失望,因为在官场上,站队往往是建立深厚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。
宫廷中,老太监将九份答卷收拢起来,这些答卷都是经过其他官员精心挑选的。
他从其中挑出一份文章,看了看编号,粗略浏览了一下文章内容,又仔细看了看作者的姓名,随后将其放回原位。
但想了想,他又将这份答卷取了出来,紧紧地攥在手中,放在了最底层,同时他的眼睛还时不时地瞟向这份答卷,似乎在思考着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