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咸阳官方安排的学馆中,光是教会家中有富裕,想要上升的“富裕”人家子弟习字,就已非易事。
在让人通读秦史做到知法,普法,笑死根本没人做得到。
在学馆建成第三个月,派人去询问,现有几个学子能担任小史,几人能去进行普法,得到的结果却是,能担任小史人数,远大于没有才华的“普法”人时。
嬴政就深刻意识到,在这么下去,没个三五年,他是不可能拥有足够“三老”,把扒在大秦身上吸血的六国蛀虫抓出来。让六国的百姓,不在因为不知法,而触犯法律,给当添加工作量的时候,双方都满怀怨气,六国之民不能归心。
为了效率,也为了能加快,大秦内部一统万民归心的目标,嬴政“忍痛”改掉了祖宗之法。
从原先的重法,小错严惩,兼用了儒家的德仁,给闲着没事做的儒家派下了繁重的任务。
既提高了人才的利用效率,又将百姓从严苛的法律中解脱出来,不必再因小偷小摸的事情就被砍断手脚,而是派去劳作,大大增加了可用的劳动力。
法律一经推出广受好评,带来了巨大的收益,嬴政非常满意,坚信了祖宗之法就是用来变的。
今天起他就是大家的祖宗,他修改过的法律才是最棒的,修完之后,后代直接照搬代代延续着使用也没问题。
想到后代,嬴政本来因为普法与农具改革,带来的巨大收益而变得愉悦的心情直线下降。
在考察了各个公子之后,他发现可能真的疏于管教,孩子一个成器的都没有。
特别是在对比汉朝的皇帝,尤其是汉武帝,嬴政更是馋的眼睛都要红了。
诚然天幕刚刚说了汉武帝晚年带来的巨大祸患,但是人家那不是拉住了,并及时转型了吗?这足以证明汉武帝刘彻的治国才华。
而且排除掉心中的不喜,单纯以君主的眼光去看待刘彻的治国方略。
嬴政不得不承认刘彻真的十分优秀,他在对外的国土扩充,和对内的治国政策,都与嬴政不谋而合,做到了另一个早逝嬴政没能做完的事情。
若论秦朝的继承人,刘彻绝不是嬴政心中最理想的继承人,但单从子嗣上来看,要是能有刘彻这样的儿子,嬴政做梦都能笑醒。
可惜啊!是别人的儿子。
嬴政感慨着发出了一句:“生子当如刘彻。”
恰巧此时扶苏前来汇报政务,刚进门就听见,自家父皇这样一句话,顿时脸色一白,陷入了自我厌弃之中。
一边厌父皇说得确实是实话,自己比不上刘彻,一边在内心暗暗发誓,自己之后会做得更好,绝不会再让父皇感慨别人家的儿子更好了。
地狱笑话,笑归笑,可别就认为刘彻就是这样昏庸的君主,认为他就应该早点死。
事实上虽然晚年刘彻昏头了那么一下,但能在真正犯下大错导致国家覆灭前,清醒过来没有翻车。
同时悔悟自己之前所犯下的过错,并及时对之前犯下的过错进行弥补,把国家中心开疆扩土,转移到农业民生上来。
死前也为幼子铺好了路,选好了合适辅佐的大臣,为西汉强行续了一波命,在历代帝王见都算是少见的了,他晚年的政策调整,也为他提升了不少风评。
让后世文人史官,对他的评级从雄才大略晚年昏庸,变为了武帝雄才大略,晚年自知奢侈,知错能改不失为鼎盛之世。
虽说最后杀死钩弋夫人,去母留子的事情,在现今看来有些过于残忍和薄情。
但就当时的汉朝来说,刘彻本就已经是在做赌博了,剩余的风险当然是越低越好。
他赌不起钩弋未来会不会霍乱朝政,与其钩弋期待不会做,不如直接让她做不了,杀死钩弋是最为保险的做法。
只要能多增加一份延续汉朝的可能,降低自己的赌博风险,刘彻都敢去做。
别谈什么情谊,江山如此多娇,太子皇后杀得,丞相杀得,没理由钩弋杀不得,刘彻早已有了心中“挚爱”。
其他人自然都得排排靠边站。
说到这里,就不得不提唐文皇李世民对刘猪猪的评价。
分别是汉武骄奢,国祚几绝,杀王恢,不如秦穆用孟明,疲弊中国所获无几。
考虑到小凤凰一直虽然也扩土,但是追求百姓安居乐业,以文景之治中的文治为榜样,死后的谥号也是文,他不喜欢汉武帝的政治作风情有可原。
但拿着他的话来攻击,猪猪所作所为一文不值的部分人,是不是有点过分了。
在他们口中,刘彻这个人好像是一生没有值得称赞的事情,开疆扩土那全身卫霍的功劳,刘彻就是个扒在卫霍身上吸血,最后还倒打一耙的凤凰男。
没错凤凰男,刘彻在一些人的口中,连皇位都不是靠自己和猪爹得来的,而是娶阿娇,靠着馆陶公主上位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