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8章任自流
秦家秦相如,倒是与南奕无甚牵扯。
但秦家家主秦方宇,曾开悟道茶会,同时邀请了公冶青天跟南奕,现那次悟道灵茶的效果格外惊人。
在轮回之劫后,公冶青天夺舍的霍子良的六道轮回教余孽身份曝光,自然使得秦方宇后知后觉地意识到,南奕的资质才情,远非人杰二字所能囊括,乃是实打实的一代天骄,身怀大气运。
虽然秦家没法说服南奕收下秦南衣作道侣,坐不上南奕崛起的顺风车,却也不妨碍秦家示好南奕,结个善缘,以期不时之需。
毕竟,小小善缘,对秦家来说又没什么损失。可万一哪天结了善果,因此得到南奕投桃报李的回馈,那就真的是赚到了。
所以,明明传统画像也可以,秦相如征集投稿,却特意指定要直描画技作画,专门给直描画技捧个人场。
至于汉青,一来是要承陶知命的情。他能代郡守之位,成功捡漏,还得多亏了陶知命及时出手,送走公冶青天——旁人不知南奕在其中挥的具体作用,但陶知命业已筑基,他们凑不到陶知命身边去,也只能通过南奕,表示表示。
二来,因南奕强杀杜元甫一事,汉青曾出面质问,逼着南奕使用「灵境游」遁入灵境来跑路。
汉青当时态度倒不算强硬,更多是在劝南奕配合着走一走流程。但不管怎么说,南奕也是被他逼着遁入灵境了。
为免南奕记仇,汉青倒也不介意示好一二,算是将此事因果妥善了结掉。
毕竟,不提南奕本身天资,光是冲着已然筑基的陶知命,不看僧面看佛面的情况下,汉青也是想化去因果,避免日后因为此事而横生枝节。
至于说这么做符不符合程序正义?
嘿,南天城不了了之的旧案,与南淮城有什么干系呢?
这种陈年旧账,属于历史问题,却是不用在新城新政里继续揪着不放的。
总之,汉青的小小示好,算是给了个台阶,替往昔旧事翻篇章、消因果。
南奕对此虽不置可否,却也本就没有继续死揪着不放的想法,顺着台阶应下,便当是揭过此事。
毕竟,南奕也不是什么跋扈之人。汉青当时出面,乃是职责所在。
他彼时出手强杀杜元甫,本就提前做好了会招来武安监干涉,将借「灵境游」之效跑路遁走的心理准备,自然也不会因此记恨汉青。
总之,了解完南淮城近况,确定无碍于真气武道,甚至自己还能稍微坐享些信力,南奕也就放心地将话题引向离京。
“南淮之事,不涉及真气武道,也就无需在意,任其自流。倒是有一事,还需麻烦裴家帮衬一二。”
“约莫捱到月底,我便将动身赴京。只是我出身太浅,乃一介草民,孤陋寡闻,不知离京具体情况,也就不好准备应变之策。”
“思来想去,欲请裴家助力,为我耳目,介绍下离京诸多修士大概情况即可。”
真气武道在汉郡,可以说其势已成。再加上陶知命与魏无涯先后筑基,人虽离去,余威犹存。
汉青只想稳稳当当地完成吏部考核,正式接过郡守之位,无心节外生枝,自然默许了真气武道存在,不欲多事。
南奕明确了这一点,也就终于进入了正题,想找裴家帮忙,给些情报支持——不求知悉特别隐秘之事,但起码的离京城中有哪些人,明面上是否有什么恩怨牵扯,还是可以提前了解的,不至于进京以后仍旧两眼一抹黑。
裴家好歹是世家,虽只是一郡之内的普通世家,但基本的人脉还是有,可以找熟人问询离京城明面上的种种情况,汇总整理成册。
裴清雪自然应下。
她在裴家,地位没怎么受影响。虽然有些资源的投入,不可避免地全部划归其姐姐裴清采,但她折腾冰凰真气,本就不需要什么修行资源。
当裴清雪成为真气武道护法,裴家也就跟着站队真气武道,不说多么大的鼎力支持,起码帮些惠而不费的小忙,还是完全没问题的。
而后,南奕自个暂时没什么必须要料理的事了,便开始盘算起炼器事宜。
炼器之事,只要借来广寒冰焰,南奕亦可自行炼器,倒是不必非得假于人手。
但黄阶上品的诡器「长生葫芦」,若以玄阶沧海珠为引,炼器升华,虽可升至玄阶,却需玄阶炼器师出手。
毕竟玄阶材料为引,只是引子,并非百分百注定进阶。
南奕修为不足,若是自個炼器,虽能为「长生葫芦」增添神效,却没法将之推上玄阶。
但玄阶炼器师,南奕身处凡世外门,却难寻到。
是自行炼器,还是留待日后,请动玄阶炼器师代为炼器?
思虑再三,南奕最终还是决定自行炼器。
不提请人出手,会泄露「长生葫芦」根底一事。便是「长生葫芦」需每日浇灌命力这一点限制,也注定此器难以离身。
即便南奕当真请到了玄阶炼器师,炼器之时,多半会让南奕回避。可一旦回避,失了每日命力浇灌,稍有差池,诡器便会破碎。
南奕不欲冒此风险,终是决定自行炼器。
反正等他筑基以后,仍旧可以另寻玄阶材料,继续将「长生葫芦」推至玄阶。
至于沧海珠,一炼器材料罢了,倒也不必太过宝贵,非得等到日后再使用。
在南奕心中,该用就用。只要挥实用,便不算浪费,不必追求百分百物尽其用。
念罢,他灵犀传讯,唤来燕青云与郭来,吩咐了几句,便在卧室之中,准备直接开始炼器。
南奕先是取出「长生葫芦」,左手托着,端详片刻,又将沧海珠取出,托于右手。
他的心思很简单,凭借沧海珠自成一域之特性,为「长生葫芦」增添储物之效即可。
至于沧海水潜藏的诸多神效,既已决定不急着进阶,南奕也就不必挖掘,叫沧海珠融入「长生葫芦」,化作底蕴,潜移默化便行。
————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