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军不想或不敢与晋军正面交锋,他们一定会将火气撒在郑军头上,郑军不跑的后果可以预料。
来到“新郑”郊外的晋国高层,他们没有来得及休息,接到来自申公巫臣的汇报,不得不凑到一块举行会议。
“这么说,吴君是不来了?”郤至觉得简直搞笑,要不要过来都能弄得一波三折。
晋国举行会盟之前,用正式的渠道邀请吴国,当时吴国答应得挺坚决,说是无论怎么样都会参与会盟。
等使用手段战胜楚军,并且对楚国的“巢”地实施入侵,吴君寿梦还是派人过来,保证哪怕没有赶上会盟,后面还是会前来谒见晋君周。
晋国卿大夫去楚国溜达了一圈,最新消息却是变成吴君寿梦不会来,消息不是吴君寿梦的正式通知,乃是申公巫臣根据吴君寿梦的举动进行猜测,派人过来会知。
好家伙!
真的是好家伙!
不来也就罢了,连通知一声都不干?
吴国到底将晋国看作什么?敢以这种方式戏耍!
以前的话,楼令会表几句看法,悟了之后改变做人方式,正式场合之中非必要不会再说话。
无比恼火的郤锜连出兵讨伐吴国的心里都有了,也将想法讲了出来。
中行偃下意识先看一眼楼令,再对郤锜劝道:“中军将息怒。”
这个世界正在变得中行偃看不懂,他现在排斥任何的大动作。
再者说了,晋国出兵去东南一隅讨伐吴国?有没有必要另外说,该由哪个家族来充当主力啊?
而中行偃先看一眼楼令,根本就是担忧楼令会附和郤锜,搞得真正实施远征。
“中军佐什么意思?”郤锜按捺住怒意,打算有事说事。
中行偃可不是为了帮吴国,就开始讲起了晋国可能需要吴国的观念。
他们这边为了要不要给吴国教训,极可能演变成为郤氏与荀氏的冲突。
另外一边,随着联军从楚国撤退,郑国君臣应该好好商讨自己的未来了。
时间走到当下,很明显就是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单独抗衡晋国,甚至多个国家联合起来都不一定能扛得住。
那么,讨好晋国就变成了列国的刚需,尤其是对郑国而言。
“我们在未来对晋国的依赖会很重,一定要想办法讨好成功。”子孔执政得心力交瘁,近期正在寻觅接班人。
子孔询问众人的意见,问道:“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?”
与会的人很多,基本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,其中包括子孔无法忽视的公子騑(fēi)。
“贿以重礼,广结善缘,无外如是。”公子騑说道。
其他人听得频频点头。
郑国想要获得晋国真正的信任没有那么简单,先想着巴结好晋国那些卿大夫,反而比较容易做到。
子孔知道是那样的道理,听了并不满意。
只不过,子孔自己都想不出怎么来获取晋国真正的信任,不能怪别人没有提出靠谱的建议。
“以我们的实力,很难被晋国真正信任。接下来楚国会对我们实施报复,尽可能与之打得两败俱伤,有可能得到晋国真正的信任。”子产低声对自己的父亲子国说道。
郑国的尴尬之处不止是被晋国和楚国夹在中间,跟他们的实力不弱确实也有较大关系。
要是郑国弱小,自然没有左右时局的能力,晋国或楚国的提防心理也就不会那么强。
正是因为郑国具有一定的实力,晋军与楚军在郑国的土地上交战,郑国有一定的条件影响该场战役的结果,使得晋国或楚国无法忽视郑国。
子国示意子产收声。
他们的家族实力比较一般,一些话不该讲出来。
简单来说就是,当前有所提倡的话,本身要有去执行的实力,不要奢望别人来为自己的理想买单。
没有那个实力偏要讲出来,只会被视为大放厥词。
子孔有一部分注意力在子国与子产这对父子身上。他会留注意力在这对父子身上,主要是对子产有所期盼。
那当然是子孔观察下来,看出子产的聪慧,认为未来必有成就。
“只要子国不找死,未来的子产有可能会成为国家的栋梁。”子孔想着却是看向公子騑,眉头情不自信皱了起来。
公子騑正在表演讲,主体大概就是晋国现在是一众卿大夫掌权,使之变得国不成国之类的话。
尽管讲得都是事实,公子騑却是没有想过一旦话传到晋人的耳朵里,郑国将会面临什么样的下场。
他们现在有求于晋国,偏偏还要编排晋国,简直就是智商有问题。
“趁诸侯都在,不如……”子孔实在听不下去,大声讲新话题,说道:“设宴款待诸侯,连同晋国众位卿大夫一起宴请?”
特别讲那样的话,无疑是没有打算邀请其他国家的大臣,只邀请晋国的卿大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