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湣无比忌惮地说道:“楼氏改革,铁器不再是无用之物。”
在一开始的时候,很多人嘲笑楼氏,怎么难听就那么说。
等楼氏的军队在战场上身披铁甲手持铁质武器大展神威,没有人敢再嘲笑,相反无数个家族投入到铁器的研究之中。
时至今日,仍旧没有家族在铁器的研究上取得突破,只是运用铁器的家族明显增多。
用不合格的工艺去制作出铁器?用在军事上是一种极大的不负责。
一些历史学家,他们认为战国后期,冶铁工艺仍旧不达标,因此使用铁器的六国军队才会输给使用青铜武器的秦军。
那样定义当然太过于绝对,多少则是有点道理。
毕竟,时间走到战国后期,青铜已经展到了巅峰,铁则是才刚步入稍有成绩的阶段。
“我们一样有向楼氏采买铁器,包括甲胄与武器。就是……太贵了!”高固想到一件胸甲五百斤粟米或等价物,一套札甲六千斤粟米或等价物,嘴角控制不住出现抽搐。
讲真话,以楼氏独家来说,价格真不算贵。
换作是欧罗巴那边进行垄断,成本价一块钱都敢定价一万。
相对而言,楼氏只是汲取百倍利润,讲实话就是很善良了。
当然,跟存在替代品肯定有关系。
如果楼氏定价高,他们大不了不买,反正还有青铜武器或是皮甲、布甲、木甲、竹甲能够替代,不是吗?
近十五万的军队集合在旷野之上,过三万名披甲之士列阵,前面更是一队队将士在朝阳照射下映出一片片银光,场面看上去不止浩大,该说是让他国来人看得惊惧。
“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有这样的军队啊!?”高固比谁都羡慕,内心也更加感到忌惮。
当今之世,诸夏大地只有晋国和楚国有实力征召出十万以上的大军,其他国家一概办不到。
晋国这边的军队比较含金量一些,最起码都有经过训练,不是胡乱拉壮丁凑人数。
今天集结起来的四个晋国满编军团,一共十万大军里面有三万两千人披甲,分阶级则是有八万的“羡”。
听闻楚国那边已经集结了接近三十万的大军,只是拉去凑数量的蛮人过十万。
就以楚军之中有十万蛮人为基础,另外的楚军之中,没有经过训练的农夫应该有个七八万吧?
那样分辩起来,楚军的质量仍旧是输给了晋军。
应该说,楚军屡屡以数量优势却是败在晋军手中,根本原因就是质量上存在差距。
楚国怎么集结出三十万大军?他们的君臣很清楚这是奋力一搏,再输可就要躺下任由晋国蹂躏,怎么可能不拼命呢。
至于说楚国凭什么能拉出那样的大军,跟他们的国力关系最大。
当前的气候决定约是往南的地方更适合耕作,北边一年只能种一季小麦,南方却是能种两季小麦,其它的粗粮也是以南方产量更高。
这样的优势之下,保证了楚国绝对不会出现粮食短缺的现象,自然可以在用兵规模上增多了。
原历史上,晋国进行军事改革之后,真就是在国战中可以动用十五万大军,四个军团齐出的次数并不少;楚国经常在同一年之内玩多线作战,仅是北上的军队很多次过二十万的规模。
同一时间段,齐国的用兵规模,加上允许“勇士”参战,规模上其实也就七八万。一直到齐国与吴国交锋的“艾陵之战”,两边的参战部队才过十万的规模。而这是生在距离楼令时代的近一百年之后了。
“军力之强,无甚可出左右吧?”晋君周心情比谁都复杂。
军事实力这么强大的国家,结果君主却是没有实权。
看展过程,军事实力的猛增是因为卿位家族用了心。
就问问,晋君周怎么可能不会感到心情复杂。
当了几年国君的晋周,他对卿位家族的感觉越来越复杂,明确知道卿位家族现阶段于国家有益,更知道迟早有一天会成为大害。
相当要命的地方在于,晋君周见识了卿位家族的强大,实在找不到应对的方法。
同处一乘战车的郤锜没有搭理晋君周。
郤锜现在满心的狂热,认为晋国这么强大,自己至少需要占一半的功劳,剩下的功劳才是由其他人去分。
“我实在想不出会输的理由,是不是该思考赢了之后的事情?”郤锜看着一个个方阵组成的军队,心中有着豪情万丈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干干巴巴的麻花之前制作的实力图,应该是楼氏吞并林胡和入侵秦国之前的版本!感谢这位可爱的读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