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阁>人在春秋,我真的不想穿越啊! > 第598章 看谁要找死(第3页)

第598章 看谁要找死(第3页)

楼令这一次是真的要放纵齐国攻打莱国,等齐国正式动手再做点文章。

届时,楼令要看看其余卿大夫的态度,要是其余的卿大夫无动于衷,接下来楼令会有更多的私心;若是其余的卿大夫反应很大,自然会让楼令联合所有卿大夫阻止齐国吞并莱国,再好好的敲诈齐国一顿。

“急不来……,做更多就要适得其反了。”楼令也知道齐国现在会草木皆兵,不敢轻易有什么动作。

晋国在“新田”集结大军,消息会传到楚国君臣的耳朵里面吗?

讲实话,由于当代对情报收集不是太重视的因素,不好进行太笃定的判断。

如果楚国君臣得知晋国已经集结大军,他们会不会北上?关于这个,还是同样不好进行判断。

在之前,楼令可以奉劝不要过早集结大军,免得惊吓到楚国,可是并未进行劝止。

楼令真的劝导的话,很大可能性会让郤锜听进去。

其实就是楼令介于打不打都可以的状态。

楚国要是头铁北上,说明楚国君臣已经做好了跟晋军交战的心理准备,那自然是两军展开交战了。

换作楚国君臣心虚不敢挥军北上?等于楚国承认不配再当晋国的对手,自此楚国与晋国的争霸正式落幕。

有没有开战,对楼令来讲都没有差别,对晋国倒是区别很大。

根据晋国各个家族的尿性,外部没有了敌人,内部就会搞事情。

不对外进行扩张?楼令随大流搞内部兼并便是,只不过楼令真不想看到这一幕成真。

要是执行对外扩张的政策?楼令同样会加入进去,并且绝对比谁都要积极

“对于当代的所有人来讲,历史已经站到了十字路口,无论接下来晋国选择哪一条路,无疑都会影响到天下人。”楼令有这个清醒的认知。

要说对于晋国集结大军,感到最为需要严正对待的还有哪一个国家,一定是郑国无疑。

此前,郑国君臣得知楚国在“郢”周围集结将近三十万大军,听到消息的瞬间差点就尿了。

先不管三十万都是什么成份,那可是三十万的大军!

郑国全国才多少人?他们被晋国占去北部一片地盘之后,全国人口减少了将近八万,之前约是有九十万的总人口。

不管是现如今的八十万左右人口,还是此前的九十万人口,楚国一下子集结三十万大军,对郑国君臣就是最大的惊吓。

天下局势到了当前的状态,郑国继续在晋国和楚国之间来回晃荡,跟在找死差不多,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必须选一边站稳。

楚国没有集结出三十万大军的话,郑国君臣很容易选,选占据优势的晋国便是。

等楚国集结出三十万大军,郑国君臣又要面临选择,并且选了之后不好再反悔。

这一次,晋国在“新田”郊外的阅兵,没有郑国的代表在场。

要是有郑国代表见证“新田”的这一次阅兵,他们会很好选,直接选拥有三万以上披甲之士的晋国就可以了。

因为没有郑国的代表参与,再由于楚国集结了三十万的大军,接下来郑国君臣怎么选,完全看有没有见证晋国阅兵的他国之人告知郑国君臣。

将大军集结起来的晋国君臣,进入到商讨什么时候出兵的阶段。

“大军已经集结完毕,不可能什么都不做,尽早做决断最好。”中行偃表达出想法。

士匄接话,说道:“既然集结大军是为了跟楚国交战,不如提前南下?”

随后,两人有那么点一唱一和的意思,跟唱戏区别不大。

楼令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反应过来,心想:“这么看,荀氏和范氏结盟了啊。”

不是荀氏和范氏宣布结盟,他们当前可不敢做这样的事情。

只不过,荀氏和范氏的联动太明显,没有公开结盟之后的公理论常压着,互相之间一定是达成了战略同盟。

有没有正式公布结盟的区别是什么?就是有没有正式公开结盟,互相之间要不要承受背叛之后失去信誉的代价。

没有宣布结盟,背叛就是坑人。

宣布正式结盟再背叛,失信于天下人,有黑历史以后,很难再取信他人,再寻求结盟必然使得对方深思与忌惮。

“我竟然被排除在外?”楼令觉得荀氏和范氏在找死。

并非楼令被排除在外,怀恨在心才出诅咒。

天晓得中行偃和士匄在想什么,明明四个卿位家族正处在平和的阶段,互相之间并没有互相针对。保持这样的局面不好吗?非要搞隐性的联合,不等于逼郤氏或楼氏采取一些动作嘛。

只是站在荀氏或范氏的立场一想,不是那么难以理解。

郤氏本就强得过份,楼氏世子娶了郤氏宗主的闺女,双方瞬间变得更加亲密,哪可能不让荀氏和范氏产生紧张感。

很直接的效应就是,荀氏和范氏可能在暗地里结盟,亦或是两个家族产生默契,互相正在迅靠拢,寻求更大的安全感。

互换立场去进行思考,很多看似不合理的事情,是不是立刻就能够找到原因了?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