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支合起来过五十万的大军,他们在这一边交战,打的还是阵地战,很直接制造出一片又一片变得光秃秃的树林。
那当然会极大的破坏环境,宋人却是会求之不得。
等战争结束之后,宋国一定会进行大肆地开垦,届时他们将树桩挖出来,清理区域内的杂物,新的耕田也就出现了。
多少等于是交战双方帮宋国进行了不完全的垦荒,宋人怎么会不感谢呢?
在这个到处植物茂密的岁月,清出一片数十里周长的区域,压根不会对大环境产生什么太大的影响。
讲事实就是,当代人被茂密的植物折磨得不轻,他们也就是没有那个能力去清除,要不然一定会开垦出一片片的农田。
有那么一个小知识,海藻产生的氧气占全球总氧气的百分之七十。
所以是什么?呼吁保护森林当然是一件好事,西方很多环保组织阻止某些国家进行砍伐,这一些国家的经济主要来源依靠木材业,其实干得不是为了环保,真正想要达到的目标是经济扼制或控制。
在滤镜被破之前,天朝这边的人,听到环保就觉得高大上。
其实,环保在西方是一种生意,知道这种现实之后,没有人觉得不操蛋。
同样的,天朝人听说西方慈善事业很普及,各种各样的赞美,等知道西方很多人建立慈善机构是为了避税,好多人心目中的天国立马就从天上坠落了。
“我同样需要公知,数量越多越好。”楼令没有穿越之前,有历经过公知蒙骗和毒害的岁月,太清楚公知的作用了。
公知可是一个能够将一个偌大帝国搞得分崩离析的职业,也有“脑残制造机”的称号。
楼令不敢说掌握公知的用法,起码在引导舆论的作用上很清楚。
只不过,楼令知道收拢公知的两个渠道,第一个就是自行培养,再来便是收买对方的知识分子。
话说,楼令要公知做什么?当然是进行相关的思想植入,例如简体字和拼音存在的意义,再来便是逐渐让列国的思想为楼氏……,或者说晋国所控制。
控制思想是很高级的玩法,诸夏这边从两汉就开始玩了。
西汉和东汉玩得比较粗暴,动辄就是“凡日月所照,江河所至,皆为汉土”,等于直接告诉周边的异族:你们是主动变成汉人,还是被汉人种进土里?两个必须选一个!
隋唐开始变得委婉一些,一致先从经济入手,搞乱他国的内部,才轮到军队入场收割,美其名曰:自古皆贵中华,贱夷狄,朕独爱之如一。
是的,李唐的对外政策是延续杨隋,关于这一点李唐从不否认。
楼令想要做的事情太多,武力的限制太大,提早玩一些软入侵就很合适。
这一次如果楚国战败,国内一定会生动荡,楼令比任何人都知道是进行思想干扰或植入的绝佳机会。
因为有这样的认知,其他人只想着在战后瓜分利益的时候,楼令已经在寻觅收买的目标,打算在楚国内部搅动风云了。
以晋国为的联军有战败的可能吗?那当然是存在可能性的。
事实上,楼令不在乎这一场战役的胜利者是哪一方,只要能够让他觉得利益最大化,并非不能让楚国取胜。
可别觉得楼令脑子坏掉,相反他活得非常清醒,深知战争是政治的延续。
只要能够达到政治层面的需要,一场战争的胜负并不重要,重要的事情是想要的目标有没有达成。
普通人可能无法接受上面那个观点?看到的只有那一场战争的胜负,伟大的政治家却是从来不单独看某一场战争的胜败,他们追求的是长远的利益。
好比如,华夏文明中好几次对外的战争不谋求土地的扩张,乃至于会主动留下争议那般,那些伟人的操作要到好久之后才被后人搞明白。
当然,楼令可不敢自喻比肩伟人。
只不过,楼令有好几次痛击楚军的机会,出于需要并没有展开实际的行动。
“几个国家的过冬物资不足,出现了冻伤冻死的人。”士鲂在冬季来临的一个多月后,告诉了楼令这样的消息。
楼令听说过那些事情,面无表情地说道:“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。”
士鲂对楼令的说法当然是持赞同的心态,说道:“愿意帮,才是他们该得到的;不愿意,他们只能口头上抱怨。”
同样在过冬物资上准备不充足的杞军,杞朔就过来寻求楼氏的帮助,楼令调了一批物资赠予。
杞国因为楼令的存在获利诸多,不一定是物质上的获利,只要齐国不再欺负杞国,便是楼氏对杞国起到的最大帮助了。
攀上亲戚之后,楼氏与杞国相处得很愉快,增加了楼氏在东面的影响力。
当然,主要是因为晋国强大,楼氏的实力也足够,要不然大概是互相拖累的格局。
同样是一国公族在他国展的田氏,他们好几次就被陈国所连累到。
不得不说的事情是,田氏能在齐国展壮大,真的是他们一代代都出现强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