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要是郤氏、楼氏跟荀氏、范氏打起来,以四个家族的体量,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分出胜负。
所以了,楼令更倾向于当前的格局。
也就是郤氏一家独大,由郤氏镇压荀氏和范氏,楼氏借力郤氏完成楼令所想要达到的目标。
这多少算是三足鼎立,也是架构最好的格局。
在这种格局之下维持斗而不乱,楼令再引导着向外进行扩张,可以是能够兼并多少国家就实施兼并,也能够是完成晋君取代周天子的地位。
“主要是在这个看重家族底蕴的时代,我家崛起的时间太短,一旦晋国不复存在,相关的劣势一下就要显露出来了。”楼令当然有想过楼氏某天参与分裂晋国的事情,只是一定不能是在自己这一代人生,甚至不能是在楼小白那一代人进行。
当前所谓看重家族底蕴,不止是看这个家族的实力到底强不强大,还包含有没有悠久的历史。
其实,说白了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家族,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经营更广的人脉。
与此同时,一个家族的历史足够悠久,代表着有血缘关系的族人数量众多,其余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习惯了该家族的统治。
深度认同感这种认知,真的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培养起来。
因此,好多由移民组成的国家,强大的时候看不到各种问题。等呈现颓势之后再去看,无数有条件的人看到情况不对,他们会纷纷转移资产,随时随地准备跑路。
同样的道理,对国家有着深度认同感的人,他们面对再艰难的环境,他们所想的是怎么去奋斗和改变,以及愿意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。
反面的例子自然也有,例如有明一朝的统治崩溃,太多的藩王就是扯了后腿。
可是,统治崩溃的明朝王,也有藩王试图力挽狂澜,南明给明王朝续了十八年的命。
如果不是南明有太多的奇葩货色,有没有可能重演南宋的格局呢?不能说完全没有那个可能性。
楼氏现在欠缺的就是足够多有血缘关系的族人,并且没有在楼氏治下生活了数代人的臣民。
这样的楼氏看似不弱,其实很难在遭遇困境进行坚持。
历史悠久的赵氏,他们面临家族高层被一锅端的情况下,各处封地还是进行了激烈的抵抗,乃至于黎庶愿意为了保卫赵氏而牺牲。
先氏、栾氏、韩氏等等家族,他们在高层全数被杀的情况下,一样抵抗了很长一段时间。
那就是经营久了培养的忠诚度,期间要是有强人站出来,不能说完全没有保全家族的那种可能。
代表例子就是赵氏经营了人脉,使得赵武可以再次复立赵氏,乃至于成功让赵氏恢复辉煌,直至站在主导地位完成对晋国的瓜分。
当前的晋国如日中天,眼见着形势一片大好,大病初愈的郤锜却是搞了那么一出,直接搞得楼令头都大了。
在郤锜向楼令展示自己意图后的几天,楼令没有离开主大营。
楼令待在军帐内好几天,主要思考怎么来说服中行偃和士匄,拿出什么样的利益才可以让他们同意郤锜关于卿位的调换。
几天想来下,只能说楼令有了初步的构思。
“范氏不止想解决掉狄人,他们还想着瓜分郑国,可以让郤氏少占一些土地;荀氏缺乏扩张的方向,我可以承诺将在郑国得到的土地划分给予荀氏。”楼令知道这样做会显得楼氏很吃亏,可是他也没有在郑国获得封地的想法啊。
楼令要是真的那样做的话,还需要将那些投奔的郑国贵族考虑进去。
让那些贵族搬迁会是楼氏最为有利的事情,只是他们一定不会答应。
真的要那样,楼令也不可能说服那些贵族真心诚意依附荀氏,相反要学习大英的搅屎棍技能,没事都要搞出事情,埋下那些贵族与荀氏不可化解的矛盾。
别觉得楼令脏,妻子的娘家都算计。这纯粹就是格局到了那种地步,必须采取的必要行动。
“大舅哥一直想要获得自主权,我是时候该悄悄帮忙了。”楼令想到了这一件事情。
苍蝇不叮无缝的蛋,并不是楼令非要去干涉荀氏的内部事务,帮助智罃达成想要的目标而已。
当然,自是存在可以让楼氏获利的地方,何尝不是在为晋国考虑呢?
生分裂的荀氏,减少了他们主动搞事的概率,也让想要当渔翁的中行偃陷入焦头烂额的困境,少干涉楼令推动晋国对列国实施兼并或完成对周王室的取代。
从壮大晋国和取代周王室的角度来看,受伤的只有一个想当老六的中行氏,增加一个愿意配合的智氏,能够说楼令不是在干正事吗?
后面,楼令找到郤锜将想怎么跟荀氏和范氏进行利益交换说出来。
“我可以少拿,你完全不拿就不对了。”郤锜听到楼令要将会分配到的土地全部拿来作为交换,讲了这么一句话。
郤锜很正经地说道:“如果旬氏和范氏的胃口太大,可以多占取郑国的城池。”
凭什么让自己人吃亏?
这个亏,郑国来付出就好了。
楼令想了想,心说:“也对啊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