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过这一阵折腾,我们总算了解到要找什么,既然来对地方,就不急于一时。
我们安心悬在墙上等双姐再次送东西进来,还得凑到天气不大好的夜里,还得防止动静太大惊动景区安保系统,等的时间有点长。
我很好奇那些长脚的小白蛇,他们也不大清楚属于什么物种。
秦博说《拾遗记》记载频斯国有大枫木成林,高六七十里。树东有大石室,可容万人坐。缉石为床,床上有膝痕深三寸。旁有丹井,非人之所凿,下及漏泉,水常沸涌。水中有白蛙,两翅,常来去井上。
我插了句:“白蛙,还是叫小白蛇比较可爱。学霸哥哥们,这缝隙型山洞和海水温泉咋回事呢?”
萨沙说:“这个问题之前有和秦博讨论过,不知道我们讲的你这小白脑袋能不能理解。”
我是真想知道,忙说:“能,能,我记笔记,真不行我回去学。”
萨沙说:“好吧。一般来说板块受到一定方向的力,会产生一定的运动,如果受挤压或拉扯板块可能会折叠,断裂,俯冲,抬升。比如我们看到横断山脉、安第斯山脉等等各种地理教科书里的经典案例。
一片沉积岩山区即使折叠,断裂,岩层的分布层次总有连续性。但这里周围一片沉积岩山丘中,突然出现一小块一个交错且几乎呈直线状的花岗岩质山峰系列,形成很突兀的“大叉叉”。且这大叉叉旁边还有几条直线状山峰系列。
这局部交叉型的受力很难用自然形成解释。之前告诉过你,“大叉叉”距离两个石器时代遗址直线距离相当,且几乎呈直角。“大叉叉”可能是引导飞行器的一个路标。
我曾经讲的故事里,有个飞行器。为什么要飞,只有飞才好算相等的直线距离。
别觉得几千年前人类就只能是进化中的原始动物,假如文明不止我们这一代呢?甲骨文的“来”字画的就很像个折叠着机翼的飞机。
假设有个x力量,需要在此处做一个标记。借鉴我们现有的科技能力,假设远古有高科技要怎么做呢?
先在山丘地带的沉积岩上钻两排交叉的孔,打到花岗岩层,这边山区的泥质沉积岩硬度不高,大概在莫氏硬度3-4左右,而花岗岩硬度高达莫氏硬度6,钻孔时挺好区分的。
在每个花岗岩孔洞里放入振荡器,调好频率等到引起地球内部物资共振,利用地球内部流体如岩浆等的力量,将这块区域的抬起来。就像我们当初振开山洞里的“电梯”顶板一样。
有此引起的振动波可能会在周边形成直线状的弱小点的山峰系列,所以我们看到的不止两条直线,而是“大叉叉”周边还有其他一些直线型山峰。
也因为剧烈抬升,在振荡能量平息,抬升的地球内部流体重新被万有引力抽回地球后,在“大叉叉”内部形成我们现在呆着的这个空间。
关于这条和海相连的地下河信息不足,还没想好是天然形成的还是人工挖掘的。”
好棒,当个科幻故事,我想我是听懂了,就先这么理解吧。
接下来学霸们要考虑怎么捕捉白蛙。逮动物本质上都差不多的,网,陷阱,钓,他们利用现有材料把能想到的装置都做了一种,准备在下次涨潮时下水。
我已经被吓得不敢再下水了,另外呼吸器也断了,推说没装备,等他们平安回来。
涨潮后他们拖着奇奇怪怪的装置下水,没有我这菜鸟干扰,有备而去的抓捕效率很高,一个多小时后,他们就回来了。
我忙爬到网边,帮他们拿东西。他们抓了三四只小白蛇,但都被穿透在一根线上,耷拉着,可能都已经死了。
我帮他们拎上小白蛇,看着它们就这么挂了,挺心疼的,随口说:“好可惜啊,这可能是新物种呢,能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呢。”
萨沙揶揄我:“看不出你还挺上进呀。你说,文章干嘛?”
我说:“我看我的那些客户,那些学校,研究所和医院的学者们不是都要绞尽脑汁尽量多地文章,影响因子高的杂志吗?这多好的机会呢。”
萨沙继续装:“然后呢?”
我说:“然后利用文章评职称,评教授,评各种荣誉,然后再用这些名头申请更多课题继续做研究。混学术圈不就是这么循环的吗?”